GBT 44570-2024 塑料制品 聚碳酸酯板材标准解读
GBT 44570-2024 塑料制品 聚碳酸酯板材发布于 实施于
规定了聚碳酸酯(PC)板材相关内容,包括经挤出成型的实心或中空、平板型板材的材料、要求、检验规则以及标志、包装、贮存和运输等方面,并描述了相应试验方法。适用于有色或无色、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、有或无耐候防护层且厚度大于或等于 1.5mm 的板材,无耐候防护层板材也可参考使用。文件修改采用 ISO 11963:2019,结合国内行业实际情况在结构和技术内容上进行了调整,如更改适用界限、增加定义、调整性能要求等,还做了编辑性改动 ,对推动聚碳酸酯板材行业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。
目前聚碳酸酯板材行业有三个标准:
1、新发布的 GBT 44570-2024 塑料制品 聚碳酸酯板材
2、JGT 347-2012 聚碳酸酯(PC)实心板
3、JGT 116-2012 聚碳酸酯(PC)中空板
这三个标准有什么区别呢?
1、GBT 44570-2024涵盖了实心板和中空板两种产品,泛指工业板材产品,内容宽泛具有整体概括性,是在ISO 11963:2019《塑料聚碳酸酯板材规格、尺寸和性能要求》标准基础上进行的编写,以适应国内聚碳酸酯板材行业的实际情况。
2、JGT 347-2012和JGT 116-2012是实心板和中空板在建筑行业的标准,特指当实心板和中空板用于建材时的标准规范。
三个标准的对比:
对比项目 | JG/T 347 - 2012《聚碳酸酯 (PC) 实心板》 | JG/T 116 - 2012《聚碳酸酯 (PC) 中空板》 | GB/T 44570 - 2024《塑料制品 聚碳酸酯板材》 |
适用范围 | 工业与民用等一般用途的聚碳酸酯实心板材 | 工业与民用等一般用途的聚碳酸酯中空板 | 经挤出成型、实心或中空、平板型的聚碳酸酯板材,适用于有色或无色,透明、半透明或不透明,有或无耐候防护层,厚度≥1.5mm 的板材的生产、使用和销售 |
引用标准 | 引用多项国家标准和部分国际标准,部分标准版本相对较旧 | 引用多项国家标准和部分国际标准,部分标准版本相对较旧 | 引用多项国家标准和部分国际标准,标准版本较新,且根据国内情况对引用标准进行调整 |
术语定义 | 给出雾度、黄色指数定义 | 给出雾度、黄色指数定义 | 给出聚碳酸酯板材定义,部分术语定义与前两者有交叉 |
分类标记 | 按抗紫外共挤层、阻燃级别分类并标记 | 按结构、抗紫外共挤层、阻燃级别分类并标记 | 未详细分类标记,强调板材基本特征 |
原材料要求 | 以聚碳酸酯树脂为主,添加剂≤5%,清洁回收料≤20%,禁用废料,规定原材料性能指标和泊松比典型值 | 以聚碳酸酯树脂为主,添加剂≤5%,清洁回收料≤20%,禁用废料,规定原材料性能指标和泊松比典型值 | 板材可含≤5% 添加剂,耐候防护层紫外线吸收剂含量高于基体,未对回收料明确限制 |
外观要求 | 表面光滑平整,无气泡、裂纹等缺陷 | 表面光滑平整,无气泡、裂纹等缺陷 | 表面光滑平整,无气泡、裂纹等缺陷 |
尺寸要求 | 长度 6000mm、宽度 2100mm 或双方商定,规定长度、宽度、厚度偏差及对角线长度之差计算方法 | 长度 6000mm、宽度 2100mm 或双方商定,规定厚度偏差、对角线长度之差计算方法,列出多种厚度规格 | 长度和宽度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,规定厚度公差、垂直度要求 |
性能要求 | 规定拉伸性能、冲击强度等多项物理机械性能指标,部分指标与厚度相关,有承载性能分级要求 | 规定落锤冲击等多项物理、力学性能指标,部分指标与厚度、结构相关,有遮阳系数、隔声性能、承载性能分级要求 | 实心板材规定拉伸屈服应力等性能指标,部分指标与厚度相关,中空板性能由供需双方协商;规定耐候性、防火性能要求 |
试验方法 | 规定状态调节、外观、尺寸、各项性能的试验方法,部分性能试验方法有详细步骤和计算公式 | 规定状态调节、外观、尺寸、各项性能的试验方法,部分性能试验方法有详细步骤和计算公式 | 规定一般规定、外观和颜色、尺寸、各项性能的试验方法,部分性能试验方法有详细步骤和计算公式,部分引用标准有更新 |
检验规则 |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,规定检验项目、组批抽样规则、判定规则 |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,规定检验项目、组批抽样规则、判定规则 |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,规定检验项目、组批抽样规则、判定规则,部分规则细节有差异 |
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| 标志含产品标记等信息;每块用 PE 膜包装,长途运输特殊包装;运输避免抛掷等;贮存要求干燥通风等 | 标志含产品标记等信息;每块用 PE 膜包装,长途运输特殊包装;运输避免抛掷等;贮存要求干燥通风等 | 标志含产品标识等信息;表面用塑料薄膜等保护;运输避免抛掷等;贮存要求干燥通风等,规定贮存期不超 12 个月 |
三个标准中主要性能参数的对比:
对比项目 | JG/T 347 - 2012《聚碳酸酯 (PC) 实心板》 | JG/T 116 - 2012《聚碳酸酯 (PC) 中空板》 | GB/T 44570 - 2024《塑料制品 聚碳酸酯板材》 |
厚度公差 | 4 - 6mm、8 - 10mm 厚度,极限偏差分别为 ±0.3mm、±0.5mm;其他厚度由供需双方商定 | 4 - 6mm 厚度,极限偏差 ±0.3mm;8 - 10mm、25 - 60mm 厚度,极限偏差 ±0.5mm;规定上、下壁厚最小值;其他厚度双方商定 | 1.5 - 5mm 厚度,公差 ±10%;>5mm 厚度,公差 ±5% |
拉伸屈服应力 | ≥55MPa | 未明确 | ≥55MPa |
拉伸弹性模量 | ≥2200MPa | 未明确 | ≥200MPa(实心板) |
拉伸断裂标称应变 | ≥60% | 未明确 | ≥60%(实心板) |
简支梁冲击强度 | ≥6kJ/m²(缺口,缺口半径 0.25mm,板材厚度≥4mm) | 未明确 | ≥6kJ/m²(缺口,缺口半径 0.25mm,板材厚度≥4mm) |
维卡软化温度 | ≥145℃ | 未明确 | ≥145℃(实心板) |
拉伸冲击强度 | ≥150kJ/m²(双缺口,板材厚度 < 4mm) | 未明确 | ≥150kJ/m²(双缺口,板材厚度 < 4mm) |
负荷变形温度 | ≥130℃(板材厚度≥3mm) | 未明确 | ≥130℃(板材厚度≥3mm,实心板) |
人工气候老化性能 | 2000h 氙弧灯老化,色差≤5.0,黄色指数变化≤3.0(透明板材) | 2000h 氙弧灯老化,色差≤5.0,黄色指数变化≤3.0(透明板材) | 户外无色透明实心板:6000h 人工气候老化,透光率变化≤10%、黄色指数变化≤6、色差≤10;120h 汞灯紫外耐候性试验,黄色指数变化≤6;户外无色透明中空板:6000h 人工气候老化,黄色指数变化≤10、色差≤10;有色及室内板材由供需双方协商 |
由此可见,GB/T 44570 - 2024《塑料制品 聚碳酸酯板材》对于性能要求方面与JG/T 347 - 2012《聚碳酸酯 (PC) 实心板》较为相似。
新标准的实施对聚碳酸酯板材行业有何影响?
GB/T 44570 - 2024标准的实施,对聚碳酸酯板材行业在规范生产、提升质量、促进国际贸易、推动创新等多方面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,引领行业朝着更规范、更具竞争力的方向发展。
1、 规范生产与检验流程:为聚碳酸酯板材的生产、检验提供统一技术规范,明确材料、性能、尺寸等各项要求,让企业生产有章可循,产品检验有统一标准,改变行业内生产和检验标准不一致的乱象,提升行业整体规范性 。如规定板材拉伸屈服应力≥55MPa等具体指标,企业需据此把控生产过程,保证产品达标。
2、 提升产品质量:标准中严格的性能指标和检验规则促使企业加强质量控制,加大技术投入和研发力度,改进生产工艺,提高产品质量。像对耐候性的要求,推动企业优化配方,添加合适添加剂,增强产品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,满足市场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。
3、 增强国际竞争力:修改采用ISO 11963:2019,使中国聚碳酸酯板材标准与国际接轨,减少贸易壁垒,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。国内企业产品更易符合国际标准,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,利于拓展海外市场,推动行业国际化发展 。
4、 推动行业技术创新:随着标准实施,对产品环保、性能等方面要求提升,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,开发更环保、高性能的产品。如在可回收性和环保性能方面,企业需探索新的生产技术和材料,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。
5、 优化行业竞争格局:标准实施提高行业门槛,淘汰部分技术落后、产品质量不达标的企业,加速行业优胜劣汰。有技术、质量和规模优势的企业更具竞争力,市场份额向其集中,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,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。
新标准(GB/T 44570 - 2024)要求性能与奥兹检测性能对比:
对比项目 |
新标准要求性能 GB/T 44570 - 2024《塑料制品 聚碳酸酯板材》 |
奥兹检测性能 (依据 JG/T 347 - 2012) |
拉伸性能 | 试验依据:GB/T1040.2 - 2022 | 试验依据:GB/T1040.2 - 2006 |
试样:1B 试样 | 试验条件:夹距 150mm,标距 75mm,速度 500mm/min,弹性模量速度 1mm/min | |
试验速度:拉伸屈服应力和拉伸断裂标称应变 50mm/min,拉伸弹性模量 1mm/min | 检测结果:拉伸屈服强度平均值 64.6MPa,弹性模量平均值 2.64×10³MPa,断裂标称应变平均值 115% | |
性能要求:拉伸屈服应力≥55MPa,拉伸弹性模量≥200MPa,拉伸断裂标称应变≥60% | 性能要求:拉伸屈服强度≥60MPa,弹性模量≥2200MPa,断裂标称应变≥60% | |
简支梁冲击强度 | 试验依据:ISO179 - 1:2023 | 试验依据:GB/T1043.1 - 2008 |
试样尺寸:80mm×10mm,板材原厚度(厚度≥4mm) | 试验条件:试样规格 (80×10×4) mm,跨距 62mm,缺口机加工,缺口类型 A 型,摆锤能量 2J,冲击速度 2.9m/s | |
性能要求:缺口,缺口半径 0.25mm,板材厚度≥4mm 时,≥6kJ/m² | 检测结果:平均值 11kJ/m² | |
性能要求:≥6kJ/m² | ||
透光率 | 试验依据:GB/T2410 - 2008 | 试验依据:GB/T2410 - 2008 |
光源:C 光源 | 试验条件:试样尺寸厚 3.9mm,测试方法为方法 A 雾度计法,光源类型 C 型 | |
性能要求:1.5mm≤厚度<4mm,≥85%;4mm≤厚度<6mm,≥82%;6mm≤厚度<12mm,≥80%;厚度≥12mm,≥75%(仅适用于无色透明板材) | 检测结果:平均值 90.1% | |
性能要求:≥82% | ||
热变形温度 | 试验依据:ISO 75 - 1 和 GB/T1634.2 - 2019 中方法 A | 试验依据:GB/T1634.1 - 2019&GB/T1634.2 - 2019 方法 A |
试样预处理:在 (120±2)℃条件下调节 3h,然后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| 试验条件:升温速率 120℃/h,负载 1.80MPa,跨距 64mm,传热介质二甲基硅油,起始温度 22.5℃,试样平放 | |
性能要求:板材厚度≥3mm 时,≥130℃ | 检测结果:平均值 143℃ | |
性能要求:≥125℃ | ||
塑料燃烧性能测定 | 测试依据:GB/T20284 和 GB/T8626,按 GB 8624 进行燃烧性能分级判定 | 测试依据:GB/T2408 - 2008,试验方法 A - 水平燃烧测试 |
试验条件:试样尺寸 125mm×13mm×3.8mm,试样调湿在温度 23.0℃,相对湿度为 50% 的环境下至少调湿 48h,测试环境温度 23.2℃,相对湿度 58% | ||
检测结果:等级判定为 HB 级 | ||
高速穿刺性能 | 未提及相关内容 | 检测标准:ISO6603 - 2 - 2000 |
试验条件:速度 4.4m/s,打击头直径 20mm,夹具内径 40mm,落锤配重 26.23kg,试验高度 0.987m,试验能量 255.2J,打击头润滑 | ||
检测结果:最大力平均值 10.15kN,刺穿能量平均值 144.50J | ||
性能要求:最大穿透力≥600N,最大穿透能量≥5J | ||
线膨胀系数 | 65×10-6 | 检测依据:GB/T1036 - 2008 |
检测环境:温度 (25±5)℃;湿度 (30 - 70)% RH | ||
检测结果:样品在长度方向,温度范围 - 30 - 30℃时,线膨胀系数为 59.56μm/(m・℃) |
由此可见,奥兹聚碳酸酯板材性能高于GB/T 44570 - 2024要求(检测项目有限,未能一一对比)。
- 2022-01-04
- 2022-11-05
- 2022-02-21
- 2022-03-03
- 2022-04-01
- 2022-03-22
- 2022-04-01
- 2022-01-19
- 2022-02-14
- 2022-03-19
- 2025-04-11
- 2025-04-06
- 2025-03-27
- 2025-03-20
- 2025-03-17
- 2024-12-30
- 2024-12-23
- 2024-12-23
- 2024-12-23
- 2024-12-23